探索嘉義縣茶產業(阿里山高山茶)的發展沿革
從一棵茶樹誕生世界名茶
關於嘉義縣茶葉發展起源何時?依據農林廳記載是從66年開始試種茶樹(註:臺灣省茶業改良場場誌)。五星縣長翁章梁關心嘉義開展茶葉是否已有50年?製茶工會肩負本業尋根之責,便展開嘉義縣茶葉背景與發展探索。
首先介紹嘉義縣製茶工會成立於77年,當時是由郭百超先生欲想籌組一個有茶專業領域,又可以保障茶業勞動者之權益而發起,就是現今的嘉義縣製茶工會。當時是透過雲林縣華山村李海珍先生引薦認識梅山鄉龍眼村簡崑仁先生、林允發先生等人,工會發起地點亦是從梅山鄉龍眼村、太平村、太興村開始聯署發起及籌組等相關事宜﹔製茶工會成立後,第一屆理事長林允發先生擔任,工會以保障會員權益為宗旨,發展至今已邁入36年會員人數已達1540人,今日探索嘉義縣茶業發展的沿革,是由本會全體理監事及幹部共同完成,為嘉義茶產業撰寫茶葉發展史。
近數個月本會盡其所能從各地幹部抽絲剝繭,將嘉義縣青心烏龍茶種植年代生成與後續的發展加以串接。經探索後,約於民國64年左右嘉義縣梅山龍眼林為最早種植青心烏龍茶樹的區域。當時村民以栽種孟宗竹、麻竹筍、金針等大宗農作物,村民林 定(聰輝)先生為增加收益便開始引進經濟價值較高的茶葉植於龍眼林溪洲牌苓,栽種後發育甚佳,口耳相傳,當地農民逐漸對茶產生興趣嘗試學習栽培,由於嘉義縣境內,氣候濕潤、高山環境十分適宜茶樹生長,龍眼村竹仔苓所栽種的青心烏龍茶成績頗佳,茶葉日漸提高,壓條繁殖由秘而不宣進而漸漸公開﹔於是碧湖村、太興村、瑞峰村、瑞里村群起仿效,進行種植和培育。同時茶樹也慢慢的跨越到阿里山福山部落,鑒於當時阿里山交通運輸不便是一大難題,所幸地方人士薛金輝先生捐贈自家土地,開闢出道路以便捷農作物之運輸,茶葉逐步成為當地的主要產業之一。
據製茶工會前理事張金能現今76歲是土生土長的龍眼林人,一輩子從事製茶相關工作,得知翁縣長想了解嘉義縣茶葉之發展史,便將龍眼林是如何從栽種孟宗竹、麻竹筍、金針...作物,逐漸開始栽種茶葉的過程一一敘述提供本會。
敘述中提到,嘉義縣最早開始種茶的地區是在梅山鄉龍眼村發展起,由林 定(聰輝)先生【圖一】出生於梅山龍眼林井仔頂,約於民國64年左右當時他至鹿谷永隆購買50欉(台語:模),青心烏龍茶茶苗回到龍眼林溪洲牌苓開始栽種,當時茶栽不是一株一株而是一欉(台語:模),也就說一欉是壓條(壓枝)側枝長出根系時,便靠著壓條(壓枝)的旁枝長出野生根便算是1株茶,將此剪出旁枝苗進行繁殖,因此林 定(聰輝)先生靠著50欉(台語:模)青心烏龍茶分株出1,000~1,700株,栽種於自宅旁的兩分地(其中有一部分是國有土地)展開青心烏龍茶的種植,左右鄰舍附近村民群起仿效相繼獲得相關資訊後,大家把原以農業為主漸漸開始移轉到投注在茶園種植,茶葉便於龍眼村風行起來了。因緣際會下有遠見的龍眼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允發先生,推波助瀾之下主動與茶改場聯繫並透過新聞媒體廣推村民所種植之青心烏龍茶進而名聲大噪。爾後嘉義縣茶產業經濟作物「高山烏龍茶」的旅程碑就此開啟。
早期海拔較低的鹿谷茶區(400~500公尺),開始往1,200多公尺左右的梅山鄉龍眼林發展起,接下來67年碧湖村陳良永先生﹔民國68年許 丑先生、許 長先生【圖二】兩位堂兄弟及陳 悶先生從松柏嶺買回太興村(犁園寮)開始種植﹔瑞峰村由大瑞峰茶廠(位于瑞峰國小後方)由木材商官吉郎先生、運輸業鍾為雄先生,砍杉木改種植青心烏龍,於民國66年開始整地種植,後來68年農牧局補助茶廠建置完成,便由從事筍乾外銷日本的吳耿燦董事長及吳泉嵸先生兩兄弟,再於民國66年(瑞峰永興宮後方)開墾竹林擴大種植青心烏龍,此時茶葉逐漸成為當地的重要產業﹔瑞里村68年由許 呈先生於幼葉林開始栽種﹔阿里山民國68年起由林良伯先生和他的女婿從南投名間鄉購買茶苗開始試種,當時的茶苗是壓條繁殖的,以烏龍品種為主,還有少量的武夷品種。最初種植的地方在福山部落,民國70年石棹地區也陸陸續續種植,後來又有政府相關單位茶業改良場來輔導,種茶的人口就越來越多沿線茶產業便開始普及發展至今。
阿里山位於台灣嘉義縣,但實際上並不是一座山,只是特定範圍的統稱。阿里山茶園主要分布於阿里山鄉樂野村及梅山鄉山區之太平、龍眼林(竹仔苓)、碧湖、太興、瑞里、瑞峰及太和等村落,海拔介於1,000至1,600公尺之間。梅山鄉龍眼村(海拔約1,200多公尺)更是台灣高山茶的濫觴。而此地種植的茶樹,以青心烏龍和金萱烏龍為主。竹崎鄉、番路鄉及阿里山鄉等最高海拔近1,700公尺。這裡除了是著名的風景區,同時也是著名的茶產區,所產的阿里山高山茶可說是台灣高山茶的代表茶品。
◆註:青心烏龍茶植種後須於三年方可大量採收。
◆口述者:張金能、林 定(聰輝)、簡玉周、官建安【圖四】、吳泉嵸【圖三】、林憲廷【圖六】、許聰響【圖五】
◆參考文獻資料:臺灣省茶業改良場場誌(中華民國85年12月);茶業改良場民國六十七年年報;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工公會成立五十年慶專輯;酵素茶的魅力-台灣烏龍茶(作者:張瑞成先生)
◆文字編輯:郭百超、黃惠蔘
圖一、「嘉義縣阿里山高山茶50周年紀念」
圖二、「嘉義縣阿里山高山茶50周年紀念」
龍眼林溪洲牌苓開始栽種地當時青心烏龍茶之茶樹已有50年之久 攝於113.07.20
民國68年許 長先生從松柏嶺買青心烏龍回太興村(犁園寮)開始種植
許 長先生(中間坐著)與工會幹部合影留念 攝於113.07.20
太興村 許 長先生-現今88歲
圖五、「嘉義縣阿里山高山茶50周年紀念」
圖五、「嘉義縣阿里山高山茶50周年紀念」
圖六、「嘉義縣阿里山高山茶50周年紀念」